人民日報社《中國經濟周刊》記者 李永華 湖南報道(節選)
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,持續抓好農業穩産保供和農民增收,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,确保三大谷物面積穩定在14億畝以上、口糧面積穩定在8億畝以上,确保2020年糧食産量穩定在1.3萬億斤以上。
春耕在即,3月底和4月初是水稻播種的高峰期,把種子送到農民手中成了從種子公司到農業主管部門的頭等大事。
爲确保種子供應,農業大省湖南開辟了種子運輸綠色通道,建立了省、市、縣三級種子應急保供調度機制,每兩天報送一次企業産出、市場供應、種子價格、農民備種等信息,第一時間解決好種子保供中出現的困難問題。
湖南省農業農村廳發布的數據稱,承擔省級早稻種子儲備任務的16家企業,儲備了280萬公斤早稻種子,其中常規種250萬公斤、雜交種30萬公斤。湖南春耕所用種子儲備充足,能夠滿足春耕生産需要,種子的市場價格穩定。
種子儲備充足,但是要确保種子送到農戶手中還是一度出現困難。
在一家小型水稻種子公司負責發貨的鄒雲一直忙得“腳不着地”,《中國經濟周刊》記者約采訪隻能見縫插針。“太緊張了,整天要麽就是在手機上接單,要不就是在發貨。”鄒雲說。
她告訴《中國經濟周刊》記者,往年的2月份是發貨高峰期,今年因爲新冠肺炎疫情,2月份發貨基本上停掉,發貨量下降了70%。
鄒雲說,有些政府部門組織了專車和綠色通道幫助企業發貨,不過,因其公司的訂單量并不大,發往同一個地區的種子量也不夠大,“我們享受不了專車待遇”。
特殊時期,隆平高科(000998.SH)這樣的大型種子企業顯出競争優勢。
隆平高科旗下亞華種業副總經理史勇敢介紹,公司在多個省份都有倉庫,年前有70%的種子已經發貨到了各地倉庫,當地經銷商可以直接去倉庫拿貨,今年的發貨量比往年不降反增。同時,因爲種子送貨量大,亞華種業也會組織專車送貨。
“比如,我們正計劃一輛專車發往湖北荊州,發貨量可能達到30萬公斤。小的種子公司沒法做到這一點,農民去小的零售商那裏買種子,有的地方可能就不像往年那樣可以買到非常多的小品種。”史勇敢說。
随着全國複工複産推進,種子供應緊張的局面得以緩解。鄒雲說,3月份慢慢恢複物流之後,就能夠對外發貨了,隻是公司倉庫打包發貨還是比以往慢,隻能連軸轉,确保3月份銷售業績不比往年差。
汪毅說,霍邱縣政府對春耕生産下發了專門的文件,“我們去農業農村局領一張通行證,隻要是農資就可以暢通無阻。現在,物流配送已經基本恢複正常。”
疫情倒逼,網上銷售種子會變成一種趨勢嗎?
隆平高科副總裁陳志新透露,疫情期間,不管是經銷商、農戶還是公司營銷人員,絕大部分都在家中,公司線上銷售訂單量大幅增加。
陳志新坦言,隆平高科這幾年一直在做種子的在線銷售,搭建了“隆商通”平台,面向經銷商做預訂,今年疫情期間将“隆商通”平台進一步提升爲“365益農商城”之後,配合線上培訓與技術指導,得到衆多農戶的認可。“今後可能會成爲比較好的方式。”
史勇敢介紹,往年,亞華種業在全國各地都要組織各種各樣的營銷活動,人均費用要大幾百塊錢,一場一百人左右的活動就要好幾萬塊錢。疫情倒逼線下活動搬到線上,公司搭建了直播平台,“幾百人的會議,就節省了幾十萬的成本。我們正在改造會議室,比如說裝隔音材料,方便今後更好做直播,這會成爲常态化的動作。”史勇敢說。
安徽霍邱縣的胡士剛種了700畝水稻。他說,種子已經買好,在實體店裏買了600畝田的種子,還在手機上嘗試着下單買了100畝水田的種子,是他每年都種的品種,“當天就送到家裏了,很方便。”
湖南沅江縣的劉照雲覺得,網上下單挺方便,不僅可以坐在家中等着種子送上門,還可以在線上先了解種子适不适合在當地播種,弄清楚再下單。
不過,鄒雲所在的小型種業公司尚不具備相關條件。她說,“我們隻是在微信上給客戶聯系,也做了一些抖音視頻介紹品種,沒有自己的直播平台。”
有業内人士分析,種子行業可能将迎來三個變化:一是電商銷售會加速發展;二是大企業可能因此蠶食小企業的市場,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高;三是線上培訓會成爲常态。
全文請見中國經濟周刊《疫情之下,水稻種子行業發生了什麽變化?》